时间: 2023-10-25 15:57:00 | 作者: 杏彩平台官方网站
负重百斤却身轻如燕的“钢铁侠”正从漫威电影中走到现实街头。近日一名身穿“战甲”的饿了么骑士,背扛3层高、100斤重的外卖如同背笔记电脑,可以轻轻松松上下楼梯。
而让外卖骑士拥有“超能力”的是傲鲨智能研发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傲鲨智能创始人徐振华介绍到,外骨骼几乎能将整个外部的重量传导到地面。
外骨骼机器人最早起源于军事,后被投入到医疗康复领域。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工业领域的对人机协同柔性作业的需求在逐步释放。
典型的场景就是物流搬运、汽车厂整装。有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每年双11等大促期间,一名仓储工人一天需要弯腰 3000 次,普遍员工在工作 4小时后效率直线下滑。长期负重操作让员工常受腰肌劳损、肩周炎等疲劳性损伤的折磨。企业迫切地需要帮助员工减负,提高单人效率,由此减少人员使用的成本。
傲鲨智能就是专注工业领域的玩家。成立于2018年的傲鲨智能,锁定电助力驱动方向,已自主研发了MAPS-U上肢外骨骼机器人、HEMS-L腰部外骨骼机器人、HEMS-L下肢外骨骼机器三款产品,其主要运用在汽车工业、家电制造、空港地服、工厂物流工业领域,目前已和上汽通用、海尔、BGS、顺丰DHL等10家企业达成合作。
融资方面,傲鲨智能2019年2月获得了险峰长青、明势资本的数百万人民币天使轮投资。
傲鲨智能创始人徐振华介绍到,外骨骼机器人最早用于军事。1960年美国军方的增强型军用装甲就是最早的外骨骼项目。到2011年美国Sarcos公司就出品了较成熟的用于搬运炮弹等重物的外骨骼机器人。
随后外骨骼机器人进入医疗康复领域,辅助中风、偏瘫等患者做行走类康复。一时间入局医疗康复类外骨骼机器人的公司如雨后春笋。代表公司有国外的ReWalk、Ekso,国内的傅利叶智能和大艾机器人等。
在医疗康复机器人兴起之际,徐振华先后以CTO和联合发起人身份加入璟和技创和傅利叶智能,其中璟和技创被行业巨头钱璟医疗投资并购,傅利叶智能也获得了IDG资本、前海母基金等一线资本投资。
外骨骼机器人在医疗康复领域确实发挥极大作用,但医用外骨骼机器人需要二类医疗器械认证,同时相对来说,每个医院的需求量并不会很大,售价也相比来说较高,市场推广有一定的局限性。
美国Ekso、SuitX就率先探索工业场景,研发了为肩膀负重的上肢外骨骼机器人。在徐振华看来,随着国内人口红利的褪去,B端工业场景和一些特殊的民用场景下,外骨骼机器人更是大有可为。“目前粗略估计,中国工业外骨骼是个千亿级市场。”
在工业场景下,减员增效是企业核心诉求。而目前的人工智能还不能完完全全替代人,“工业场景不仅需要全自动化机械机器人,也需要人机互融协作的智能设备。”
对于工厂来说,既然人省不掉,想办法让单人人效提高,最终减少人员的使用,也是减少相关成本的一大途径。
国内京东、苏宁等巨头就率先吃螃蟹,尝试在物流场景中搬运分拣环节,用外骨骼机器人为员工减负,同时增加人效。
根据国金证券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每年618、双11等大促期间订单量激增,商品的搬运、分拣、打包等工作耗时耗力。一名仓储工人一天需要弯腰 3000 次,普遍员工在工作 4 小时后效率直线下滑。
类似的作业场景还有很多,比如在汽车整装工厂,工人安装座椅与底盘线束装配等;机场的行李托运中,工人需要反复装卸搬运行李。
实际调研时徐振华也发现,这类需要负重反复作业的岗位工人往往一两年需要换一批,不然腰肌劳损、肩周炎等疲劳性损伤会让员工身体健康不堪重负。而对公司而言,还会面临着工伤赔付和保险等一笔不小的支出。
由傲鲨智能提供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美国超过20%的劳动损伤都是发生在肩部和腰背部,企业用于支付肩部和腰背部损失的劳动损伤保险总额超过160亿美元;中国工人劳动强度大,劳动损伤人群年龄已下探到25岁,每年因工伤保险支出超过610亿人民币。
各种潜在的场景需求和巨头的布局正加速工业外骨骼的应用,工业外骨骼成为医疗之后的新风口。
除了工业领域外,特殊场景下的民用级产品线也是傲鲨智能的专注点。比如辅助老年人行走、野外的负重徒步等场景下,对提高单人体能也有很大的诉求。
据傲鲨智能创始人徐振华透露,傲鲨智能会和海军大学通过一些军民融合项目,把外骨骼机器人逐步转到工业和民用领域。
医疗康复型外骨骼是机器控制人,而军用、工业增强型外骨骼是人控制机器。增强型外骨骼应用场景大,但是设计研发难度更高。
具体来说,使用康复型外骨骼的患者一般是被动式运动,需要由机器来带动患者运动,外骨关键要保证的是安全不摔倒,由于训练是间歇式,一天训练时长也就在20-30分钟,对舒服性没那么敏感。
而军用和工业场景下,外骨骼是辅助作用,是在人自由活动的前提下增强其力量,长期作业下,使用者会对其灵活度和舒服性极为敏感。这对外骨骼机器人的减速系统、电机的功率密度以及软件算法都会提出更高的要求。
目前从驱动方式来看,外骨骼机器人主要有机械驱动、液压驱动、气动驱动、电力驱动。
机械助力的外骨骼特点是非常轻便,一般在2-4公斤,且不依赖电池,但是缺点是比较刻板,没有一些传感器的情况下很难知道人的运动意图,可能会阻碍人正常运动。气动助力外骨骼由于伺服性(即控制信号电压强时,电机转速高;控制信号电压弱时,电机转速低)不够优越,驱动效率不高,目前很少被投入使用。
液压助力则驱动效率很高,可在很小的体积内做高速运动且很大的力矩输出。波士顿动力Atlas的后空翻机器人就是典型的例子,在自重很大的情况下完成后空翻动作,能体现其关节爆发力和工作速度。但其缺点是加压泵还比较大,机器人需要拖油管。
而电驱动由于是依赖独立电池,且取材容易,驱动效率也较高,目前工业领域主要以电力驱动为主。
目前傲鲨智能有三款产品。一是上肢外骨骼机器人,7公斤自重、助力范围15公斤以内,主要运用在整车厂的总装线,员工在安装车底盘的隔热板、运动传动轴、螺栓等零部件时,肩膀能够获得助力。
二是腰部外骨骼机器人,7公斤自重、助力范围20公斤以内,主要是针对车厂等搬运场景。员工的腰部和髋关节可获得助力。
最近新研发的第三款产品则是落地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15公斤自重、助力范围50公斤以内。这款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和饿了么合作,减缓骑手在老旧的无楼梯小区需要背外卖爬楼的压力。
目前傲鲨智能全部的产品的续航能力都在6-8h,主要使用在在家电制造、空港地服、工厂物流等领域。但徐振华提到,傲鲨智能是寻找所有的领域不同作业场景下的共性痛点来研制机器人,和行业属性关系不大,如果按照每个行业的特殊工位来做就过于定制化。
对于外骨骼有自重,助力范围又有上限的情况下,用起来会不会性价比不高的疑问,徐振华认为轻量化的外骨骼确实是有代偿交换的代价。但对于全身落地型外骨骼而言,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虽然这类外骨骼自重甚至能达15公斤,但其实其整个外部的重量传导到地面了,并未作用于使用者身上。使用者只是提供一些操作指令和操作的力,使用者身负百斤却如背了个笔记本电脑。
目前国内工业外骨骼的发展处在早期。据透露,傲鲨智能的产品从研发到规模化使用需要1-1.5年左右。傲鲨智能的工程机进入工厂后有一个试验期,从小批量再到大批量出货需要逐步推进。目前傲鲨智能研发的工程机已确定进入了上汽通用、海尔、顺丰、DHL、中国南方航空等10多家公司进行试验。
在成本控制上,傲鲨智能核心部件完成自主研发,基本实现国产化。相比于医疗场景,工业场景的大批量需求会让其售价更低,一般只有医疗康复型外骨骼机器人售价的1/4-1/3。
在徐振华看来,傲鲨智能的核心壁垒是软件控制算法和对行业的理解,这在后期的落地产品和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的效果中会逐渐反映出来。
上一篇:砂石机成套设备有哪些?价格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