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10-03 06:14:05 | 作者: 杏彩平台官方网站
盘点至今仍在使用的苏联10大武器,其中有一款还在汶川地震救灾中立下大功,却鲜有人知。
该机是世界上最大、最重的多用途直升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服役,极限载重量能达到惊人的近5万公斤,并且其改进型号多样,S型甚至专门增强了抢险救灾功能。
强大的性能和专门化的设计,使其成为了前苏联外销最抢手的非军用飞机,几乎在世界各地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其中就包括我国。
08年地震突发,随后国内紧急调动了两架米-26直升机参与救援,因为只有这种重型直升机能不顾被地震破坏的糟糕路况,吊起大型机器到灾区,同时尽可能多地向外运输灾民。
在5月20号的仅仅半天里,一架米-26飞行两趟,成功将220多名灾民送出震区,此后两架直升机马不停蹄,总计运输了800多吨的物资和器械。
可以说,没有米-26立下的汗马功劳,救灾任务就不可能进行得相对顺利,到时人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必定将损失更大。
说起这款武器,可能很多人都没什么印象,毕竟苏式武器向来以体积大、质量重闻名,但是这款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服役的手枪,却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人们的刻板印象。
PSS是俄文转英文后的缩写,意为半自动特种手枪,由苏联精密机械工程研究院研制,专门供苏军特种部队和著名的克格勃使用。
不同于沙漠之鹰和马格南手枪的巨大体型,PSS手枪仅有半个巴掌大,整体重量还不到一斤半,十分小巧迷你,适合刺杀使用。
当然,为了保持其消焰、消音特性,该手枪的射程仅有25米,弹匣最大容量也只有6发,不过配合7.62毫米子弹,一击即可杀人于无形。
因此,这款手枪刚一发明出来,就受到了华约各国的追捧,即便是现在,仍然有很多前苏联成员国在使用PSS微声手枪,装备给特种部队。
说起这款武器,可能很多人都会产生一个疑问,这不是苏联在二战期间研发的过时武器吗?怎会是到现在还会有国家在使用呢?
事实上,这款于1941年服役的PPSh-41冲锋枪,确实于五十年代即退役,但是得益于它便宜耐用的特质,直到目前仍然有很多地方武装大量列装。
波波沙冲锋枪结构相对比较简单、材料便宜,加上强大的持续输出火力、可靠性、耐用性和低后坐力,因此被誉为“近战枪械之王”。
在苏德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中苏军队使用这款武器,压制了不可一世的德军和美军,近距离搏斗时,波波沙沉重的枪托还让使用者占尽优势。
据最保守估计,波波沙的生产量也超过了600万枝,其使用者遍布亚非欧美,甚至在较近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还能见到它的身影。
这款步枪火到什么程度?诞生80多年,至今仍在使用,而且我国还进行了仿造。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根据仿造出56枪族,其中就包括仿造自AK47的56冲,不仅大量列装,还大量对外销售。
在越南战争中,我国援助给越军几十万把56冲,同时为了照顾越军困难的经济条件和丛林作战环境,还尽可能降低其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却保持了其原有的可靠性。
而美军被越军用56冲打得大败而归后,这系列枪械开始闻名世界,被誉为“步战之王”,我国也趁机向世界各国售卖该武器。
毫不夸张地说,AK系列之所以如此出名,依靠的是AK47,而AK47出名靠的是56冲,当今世界上8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的AK47,实际上的意思就是56冲。
看到这一个名字,很多人都会产生一个疑问:我只听过DP-28“大盘鸡”,DP-27是什么东西?
实际上,自1927年由苏联捷格加廖夫研制出来后,该轻机枪就一直被官方称为DP-27,后来由于其在1928年正式服役,因此又被民间称为DP-28。
从名称之争中我们也不难倒推,DP-27轻机枪到底有多火,从它服役苏军起的历次战争,到近年的俄乌战争,都能听到其独特的弹盘转动声。
和波波沙的命运一样,二战结束后苏联即用RPK代替了DP-27,并将过剩的武器广泛卖给其他几个国家,其中就包括我国仿制的53式轻机枪。
有意思的是,不久后我国又仿制出了56式轻机枪,53式也就是DP-27很快被淘汰,之后将过剩的53式大量援助给了越军。
就这样,DP-27一代代传承下来,成为了许多亚非拉国家的列装武器,因为其结构相对比较简单、制造便宜,直到现在部分国家和地方武装仍然在使用。
尽管在很多人的认知里,莫辛纳甘由于材料和设计上的问题,质量和性能是比不上毛瑟98k步枪的,但是也不能否认它是二战中产量第二多的栓动步枪。
在苏德战争中,凭借其简单便宜的特性,苏联方面大量生产并列装于苏军,尤其是带瞄准镜的狙击型号,更是成为了苏军标志性武器。
二战结束后,稍显过时的莫辛纳甘步枪很快退役,苏联又将其提供给了世界各国,例如志愿军和越军就曾在朝战和越战中部分使用过。
不过,虽然莫辛纳甘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仅凭便宜耐造这一点,就足以吊打绝大多数栓动步枪,甚至美国都使用过这款枪械。
直到现在,一部分较为贫穷的亚非拉国家和地区仍然在使用莫辛纳甘步枪,在欧美民间,这款步枪由于价格十分便宜,也成了相当受欢迎的武器。
RPG-7火箭筒,该武器由苏联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研发,此后便广泛服役于各个国家和地区。
从拉丁美洲到中亚,只要是战争频繁、冲突不断的地区,全世界都能见到RPG-7的身影,由于其价格实惠公道、简单耐用,甚至会出现过正规军和反抗武装对轰的场景。
除非是装满反装甲的现代主战坦克,否则无论是轻型坦克还是全副武装的装甲车,只要来上一发RPG-7,必定予以重创,如果一发不够,就再来一发。
可以说,即便是AK-47都没这么高的性价比,RPG-7是当之无愧的“平民神器”。
喀秋莎火箭炮,正式名称BM-13多管火箭炮,尽管由于设计和质量上的缺陷,导致其精度较低,但是凭借数量上的优势,使之成为了二战时期的火箭炮之王。
在苏德战争中,苏军驾驶着这种灵活、便宜的自走火箭炮来往于各个战线,其密集而独特的发射声音让德军恐惧不已,称之为“斯大林风琴”。
在抗美援朝战争上甘岭战役中,喀秋莎火箭炮也发挥出了绝佳威力,让美军闻风丧胆,直到现在,仍然有很多前苏联加盟国还在使用该武器。
二战结束以后,苏联研发了T-54中型坦克,以替代原先的T-34和T-44,之后经过多次改进,逐渐产生了较为稳定的型号,这就是T-55。
由于其简单可靠、价格低,T-55自研发成功后,很快就成了苏联阵营国家的主战坦克,据统计,光是本型号的产量就已经高达10万辆,堪称有史以来生产最多的坦克。
更何况包括我国在内,还有各式各样的改进型号,例如装备的著名的59式坦克,就是在T-55A的基础上改进而成。
直到现在,仍然有50多个国家在使用T-55及其改进型号,我国的59改除了仍然在服役以外,部分坦克还大量出口到其他国家。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美国提出B-1“枪骑兵”战略轰炸机的设想后,苏联不甘示弱,以后来居上的态势,运用黑科技研发出了图-160。
作为苏联军工的巅峰之作,图-160可谓是集优雅和性能于一身,其全身哑光白的高级涂装,也被军迷们亲切地称呼为“白天鹅”。
她以275吨的最大起飞重量,却能达到惊人的2马赫的极限航速,同时最远航程也有1.2万多公里,不仅在当时是世界第一的战轰,在如今看来也依然不过时。
要知道,同期的美国B-1战轰,不管是在航速、航程还是载重方面,都比不上图-160,甚至美国目前的B-2“幽灵”战轰在某些细节方面也有所不如。